海南省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03 07:09:16   浏览:96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65号)


  《海南省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已经1995年5月2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阮崇武
                          一九九五年六月六日

        海南省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方和被培训方的合法权益,满足道路运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民用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驾驶员培训的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管理章程、招生计划、培训标准;协同财税、物价部门确定驾驶员培训收费项目,核定收费标准;检查监督驾驶员培训质量,协调驾驶员培训的有关工作;总结驾驶员培训工作的经验,推广新的培训技术和手段,提高驾驶员培训水平。


  第四条 驾驶员培训行业主管部门和汽车、摩托车驾驶员考核发证管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不得自办驾驶员培训学校(班),不得与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和培训工作的经济利益挂钩。


  第五条 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应当坚持“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指导方针,保护平等竞争,维护驾驶员培训的正常秩序,提高培训质量,保证驾驶员培训行业健康发展。


  第六条 汽车驾驶员培训分为职业驾驶员、非职业驾驶员和驾驶员技术等级培训三类:
  (一)职业驾驶员培训是指以驾驶汽车为职业的驾驶员的培训,其培训目标,除达到具有汽车驾驶员资格的技术要求外,还应当达到道路运输有关知识和排除简单汽车故障等技术业务要求。
  (二)非职业驾驶员培训是指不以驾驶汽车为职业的驾驶员的培训,其培训目标应当达到具有汽车驾驶知识和技术的要求。
  (三)驾驶员技术等级培训是指已取得驾驶资格的汽车驾驶员为提高技术等级而进行的培训,其培训目标应当达到工人技术等级要求。


  第七条 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必须符合交通部规定的职业条件。


  第八条 申请开办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征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根据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办学规划和申请人具备的条件核准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第九条 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必须严格按照批准开业的范围和招生计划,严格执行交通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用交通部规定的教材,保证培训质量,并向驾驶员行业主管部门报送教学计划和有关材料。
  驾驶员培训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驾驶员培训学校(班)进行年审,对培训学校的培训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评估和指导。


  第十条 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培训方式分为全日制和学时制两种。
  职业驾驶员的培训方式为全日制培训,非职业驾驶员培训可以采取全日制或者学时制培训。


  第十一条 学员学习驾驶的操作时间,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教练车与学员人数配备比例:
  (一)大客车、大型货车的教练车每辆配备学员不准超过8人;
  (二)小型汽车的教练车每辆配备学员不准超过6人;
  (三)摩托车的教练车每辆配备学员不准超过2人。


  第十三条 理论教员和驾驶教练员的要求:
  理论教员应当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教学能力;驾驶教练员必须持有车辆管理机关核发的教练员证和汽车驾驶员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理论教员和驾驶教练员由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向社会公开招聘,颁发聘任证书。聘任证书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四条 教练车必须符合公安部规定的安全技术要求和交通部按车辆技术状况等级划分的二级车标准,并按规定装有副制动器及其他安全防护装置。教练车辆必须经车辆管理机关检验合格发给教练车号牌后方准行驶。


  第十五条 驾驶员培训学校(班)按培训计划招收学员并发给交通部门统一制作的《学员证》,学员凭《学员证》在驾驶教练员指导下方可学习驾驶。在学习驾驶时,发生违规等失误应当由驾驶教练员负责。


  第十六条 学员经培训合格的,由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发给《结业证》,《结业证》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七条 个人培训驾驶员的,必须持有教练员证,具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教练车辆,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接受驾驶员培训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并办理《学员证》。学员学习期满,由负责培训的教练员签字盖章发给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结业证》。


  第十八条 学员持《结业证》参加驾驶员考核发证管理部门组织的发证考核。学员考核合格后,发给机动车驾驶证并将《结业证》存入驾驶员档案。


  第十九条 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应当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培训费。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除行使行政职能外,应当本着“一分服务,一分收费”的原则设立服务项目,收取服务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省物价部门核定。


  第二十条 对认真执行本办法,在驾驶员培训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驾驶员培训学校(班)、人员,由驾驶员培训行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进行驾驶员培训的,按下列情况分别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办理《营业执照》,擅自开展驾驶员培训业务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和驾驶员培训行业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培训业务,没收其全部非法收入,并处以非法收入5倍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由驾驶员培训行业主管部门没收其全部非法收入,并处以非法收入50%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三)教练车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车辆管理部门或驾驶员培训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因培训方行为造成被培训方经济损失的,培训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在精简工作中妥善安置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的若干具体规定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在精简工作中妥善安置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的若干具体规定

1962年7月16日,国务院

为了在精简工作中,贯彻国家对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的既定政策,现根据《国务院关于精减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作如下的具体规定。
一、对于国营、公私合营企业中在职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指全面公私合营高潮期间和以前参加公私合营的资本家、资本家代理人以及有定息的其他私方人员,下同)和他们的家属(妻或夫),不下放农村。个别家在农村而又确系自愿申请回乡的,可以同意,但不要动员,更不能强迫。在这次精简中,已经下放农村的,如非本人自愿,应该调回,由原单位另行安排工作。
对于自愿回乡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精减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给予各项回乡待遇,资金不退,定息照发。一九六二年一月一日以来已经回乡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如果未按上述规定领得回乡待遇的,应该一律补发。
二、对于因企业关闭或被裁并且必须精减下来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不要下放农村;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精减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积极地、妥善地予以安置,务使每个人都有着落。对于其中有技术能力的或者有业务专长的工商业者,应该尽早地转入其他企业安排适当工作。
对于一时确实不能安置的工商业者,在停止工作、等候安置期间,其工资(包括高薪部分)减发办法和口粮供应标准,和职工一视同仁。
三、凡保留下来的企业,一般不要精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如果个别企业因为工商业者过分集中,原单位对他们安排确有困难的,当地人民委员会应该负责就地通盘调整,妥善安排。
四、对于安置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其原有的工资(包括高薪部分)不变。
五、对于年老、体弱、多病,合乎退休条件的,或者虽然不具备退休条件,但本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按照《国务院关于处理资产阶级工商业者退休问题的补充规定》,分别作退休安置或者准其请长假,列作编外。
六、对于县和县级以上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精减,不下放农村。对其中某些人的工作必须加以调整的,应该安排相应的职务。他们原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一律不要降低。
七、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指生活确有困难的在职的、等候安置的、退休的以及请长假的人员),分别情况,由工商业联合会或者企业单位酌情给予补助。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的公告

卫生部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2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特此公告。


附件 :GB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pdf
http://www.moh.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3/01/20130128114248937.pdf


卫生部

201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