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3:21:44   浏览:93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的通知


 
绵府办发〔2004〕9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仙海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奖励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公民,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绵阳市行政区域内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先进设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和节水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管理等方面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第三条 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原则。
  第四条维护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客观、公正、权威性。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评审、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预。
  第二章 奖励设置及奖励
  第五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项科技奖。
  第六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每两年评审、颁奖一次。
  评审要严格标准,奖励要突出重点,没有符合奖项条件的,可以空缺。
  第七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等次。
  第八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组织由绵阳市人民政府发给奖状;对在获奖项目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由绵阳市人民政府发给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荣誉证书和奖金:
  1、特等奖奖金2万元;
  2、一等奖奖金1万元;
  3、二等奖奖金0.8万元;
  4、三等奖奖金0.5万元。
  第九条 获奖项目载入绵阳水利年鉴;对在获奖项目中做出主要贡献人员的事迹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和评聘技术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第三章 奖励条件
  第十条 无论集体或个人完成的节水方面的科技成果均可申报“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一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申报项目须应用于生产实践一年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应用研究类科研成果项目(主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属于省内先进、市内首创或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的并经过实践已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理论研究成果项目(包括科技管理、可持续开发战略等软科学研究)有创造性贡献、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的。
  (三)在我市推广、转化、应用省内外已有的节水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经济效益显著的。
  (四)在市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改造、资源开发利用和实施社会公益性重点项目中,采用新技术、有较大技术创新并做出创造性贡献的。
  第四章 申报、奖励程序
  第十二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实行由项目完成单位(个人)自愿申报的制度。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项目由第一主要完成单位负责申报。
  第十三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市节水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对各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出拟奖的项目。
  第十四条 市节水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对初评的拟奖项目分别在“绵阳市人民政府政务网”和绵阳市科技局、绵阳市水务局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告,征求意见。公告期限为30天。
  第十五条 对有异议的项目经市节水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办公室核实、初审,提出处理意见并作出认定结论。
  第十六条 对公告后的拟奖项目,由市节水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授奖。
  第五章 奖励经费
  第十七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十八条 设立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受理、组织评审、异议处理等相关管理工作和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内。
  第十九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聘请市内外相关专家组成。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的人员由市科技局和市水务局根据工作需要抽调有关人员组成。
  第二十条 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标准、申报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衡量方法等实施细则参照《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罚 则
  第二十一条 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由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撤销奖励,收回证书,追回奖金。
  第二十二条 申报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证明等,协助他人骗取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由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取消推荐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参与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人员,在受理、评审等有关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绵阳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核电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ZBC57001-84)

卫生部


核电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ZBC57001-84)
1984年12月26日,卫生部

1.总 则
1.1为保障核电站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促进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特根据国家标准《放射防护基本卫生标准》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运用于陆地上一切利用核能生产电能供输出使用的核电站。
1.3本标准根据的基本原则是:
a.伴随电离辐射照射的所有实践,都应有正当的理由;
b.放射防护最优化。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电离辐射照射,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之后,使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c.个人接受的照射要有限制,不应超过国家有关《放射防护基本卫生标准》所规定的相应限值。
1.4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事故应急处置,以及放射卫生学要求都应依据本标准。
1.5核电站的一般卫生学要求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1.6在特殊情况下,如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有关单位可向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以暂缓执行本标准中部分条款。
1.7本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2.厂址选择的放射卫生学要求
2.1非居住区的划分。
非居住区系指由核电站控制管理的地区。非居住区内禁止居民居住,并应限制同核电站运行无关的活动。
非居住区是以反应堆为中心,半径不应小于600米的区域。
2.2卫生防护区的划分。
卫生防护区系指非居住区以外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一旦发生事故时,便于在该区域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
卫生防护区是以反应堆为中心,半径不宜小于5公里的区域。
卫生防护区内的人口,除了自然增长率要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要求外,其机械增长应严加控制。
卫生防护区内不得有监狱、飞机场、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生产和贮存设施,不应有大中型医院、疗养院等社会福利设施,不应有奶牛、奶羊等集中养殖场和放牧场。
2.3厂址周围的人口分布。
对拟建中的厂址,统计其周围50公里内的实有人口数、采用附录A(补充件)的厂址人口分级方法计算厂址周围和扇形区域在不同距离内的加权人口数及其厂址人口分级因子,按2.4条的原则和表A3给出的数值对厂址进行分级和评价。作为厂址选择的依据之一。
2.4厂址分级的原则。
2.4.1厂址分为下述三级:
a.一级厂址:人口分布比较理想,应予以优先考虑:
b.二级厂址:人口分布居于中等,经各种选址因素综合分析后可以考虑;
c.三级厂址:人口分布不够满意,选址时应避开这种地区,特殊情况下必须经专门审议,根据各种因素全面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
2.4.2当不同距离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时,应以近距离的评价结果为主加以权衡。
2.4.3主导风向频率大于20%的下风向扇形地区,如正好是本标准给出了规定值的50公里内人口最密的扇形地区,或者该扇形地区的加权人口数超过了表A3给出的厂址周围加权人口数规定值NO(R)的1/8,则在厂址分级时应降低一级(如一级降为二级,二级降为三级)。
2.4.4核电站规划中,一、二级厂址应占大多数,三级厂址只能是个别的。
2.5厂址选择时,核电站主管单位应对推荐厂址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的初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卫生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护部门。
2.6核电站厂址选择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及各方面有关政策的结果。核电站厂址的放射卫生防护评价和要求是厂址选择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3.正常运行的目标值
3.1为体现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并考虑到现在的实践对未来人类所增加的照射,特为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及其管理制定了应达到的“剂量目标值”。
3.2个人剂量目标值规定:
a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有效剂量当量,平均每人每年应低于5毫希(0.5雷姆);
b核电站周围公众,接受起源于本核电站释放物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对一、二级厂址应低于0.25毫希(25毫雷姆)三级厂址应低于0.15毫希(15毫雷姆)。
3.3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各种集体剂量当量,包括单位电能产量(如每兆瓦·年)所造成的各种集体剂量当量负担,都应认真加以估算,供厂址选择、评价和运行管理时使用。
3.4为了便于管理和监督,核电站应根据周围公众的个人剂量目标值,通过剂量估算和放射性物质释放最优化的选择,把符合这一剂量要求的可能释放率或者运行若干年的平均释放率确定为本单位的“管理目标值”。
管理目标值及其剂量估算模式应向当地卫生防护部门报告备案,核电站的实际释放情况应由当地卫生防护部门根据其管理目标值进行监督和管理。
3.5无论是剂量目标值还是管理目标值,都是专门为核电站正常运行规定的努力目标,核电站应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值。
当实际释放超过了目标值时,应及时寻找原因,改进措施,直至达到目标值,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护部门。
3.6当月释放率大于管理目标年度值的一半,即按此速率全年释放量预计可能在管理目标年度值的6倍以上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释放。如果这种措施收效不大,则有必要在超额释放对公众造成的剂量当量累计达到相应的剂量目标年度值以前,采取降低输出功率或停止运行等严厉措施,并迅速报告当地卫生防护部门。
在采取严厉措施以前,应仔细核对数据,利用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监测结果修正剂量估算。
3.7特殊情况下,核电站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超过目标值的临时性特殊释放。这种有计划的特殊释放连同可能采取的防护监测措施应事先报告当地卫生防护部门,执行这种特殊释放时应接受当地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
3.8核电站开始运行前,核电站主管单位应对核电站作出放射卫生防护的最终评价,评价结果报卫生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护部门。
4.事故情况下的应急水平和应争计划
4.1鉴于核电站事故的特殊性,在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及其管理过程中,均应积极采取多种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事故一旦发生时所造成的各种危害。
4.2核电站开始运行前,核电站主管单位应在所在地方政府及其所属卫生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制订出“事故应急计划”,并报上级政府和有关的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然后,按照随时保持警惕而又不致引起公众不安的原则,保证事故应急计划在必要时能付诸实施。
4.3事故一旦发生,如果预计公众中个人所接受的剂量当量超过了0.1希(10雷姆),或甲状腺剂量当量超过了0.3希(30雷姆),则可以考虑采取严厉的应急行动。如果预计不会超过上述应急水平,则不应采取严厉的应急行动。这时可以采取其他各种更为适宜的防护措施,以降低照射及其危害程度。
4.4事故结束后,核电站主管单位应在所在地方政府及其卫生等部门的支持下,将事故后果连同事故应急计划的执行情况,向上级政府和卫生等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5.卫生检测和调查
5.1为保证执行核电站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核电站应按照卫生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护部门的要求做好必要的卫生检测和调查,并接受上述部门的监督。
5.2卫生检测和调查一般分为选址阶段、运行前、运行斯和事故四种情况。
选址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收集现有的卫生检测和调查资料,供核电站厂址的放射卫生防护初步评价使用。
5.3运行前主要是参照本章5.4条,针对核电站运行可能使之改变的项目和放射卫生防护最终评价需要的项目进行测量和调查。
5.4运行期卫生检测和调查的一般内容。
5.4.1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场所的放射性检测:
a.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接受的各种外照射;
b.工作场所空气的放射性浓度;
c.工作场所及其各种设备的表面放射性污染;
d.放射工作人员可能接受的放射性内污染。
5.4.2核电站周围公众所受照射的检测:
a.可能接受的各种外照射;
b.饮用水源和吸入空气的放射性污染及其所致内照射剂量;
c.主要食品及食物链中有关介质的放射性污染及所致内照射剂量。
5.4.3剂量评价时必需的有关参数的测量和调查。
5.4.4放射工作人员和核电站周围公众的健康状况调查。
5.5事故情况下的检测和调查,必须根据事故及其发展情况参照本章5.4条执行,此外,应在事故发生前做好核电站厂址周围医护应急能力和设施的调查。
5.6卫生检测和调查一般应遵循“三关键”的原则,即关键核素、关键人群组、关键的转移和照射途径。
5.7卫生检测和调查应事前制定计划或方案,统一方法和程序,并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实行质量保证制度,以保证检测和调查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比性。
事故情况下的检测调查计划或方案属于事故应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8卫生检测和调查的结果应注意记录和保存,对结果给予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并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护部门报告。
附录A 厂址人口分级方法(补充件)
A.1加权人口数的计算方法。
A.1.1以反应堆为中心,以不同距离为半径,划分成i个同心圆环;再将它们分成j个相等的扇形。
然后进行实有人口数的统计。第i个同心圆环内的实有人口数表示为Pi,第i个园环在第j个扇形方向上的扇缺即第i—j个扇缺内的实有人口数表示为Pij。
A.1.2假设第i个同心圆环的内、外径分别是ri,ri′,则该圆环的人口加权因子取作:
--1.5
ri+ri′
W1=(----------)
2 (A1)
序号i为0的圆环是个只有外径r0′的圆,其
W1值按下式计算:
--1.5
W0=(r0′) (A2)
于是可以计算出厂址周围距离R以内地区的
加权人口数为:
N(R)=N(ri')=∑WiPj (A3)
式中:距离R=ri',公里。
类似地可以计算出厂址周围距离R以内第j个
扇形的加权人口数为:
Nj(R)=Nj(ri′)=∑WiPij (A4)
i


A.1.3本标准规定从非居住区半径r0′开始,以公里为单位,分别取距离为r0′、1、2、5、10、20、30、40、50公里作半径划分9个同心圆环;并按我国气象学的通用方法将它们分成16个22.5°扇形。
在实有人口数统计之后,按式(A3)计算距离R为5公里和20公里以内地区的加权人口数N(5)和N(20);再按(A4)计算距离R为50公里的各扇形地区的加权人口数Nj(50),并找出其中人口最密扇形的相应值Nj(50)maxo计算时由式(A2)可知,如以r0′为0.6公里为例,则W0等于2.15。
A.2厂址人口分级因子(Site Population GradeFactor,简写为SPGF)的计算方法。
A.2.1假设厂址周围人口分布均匀,人口密度为D0,则第i个圆环内的实有人口数为:
Pi0=D0Si (A5)

式中:Si——第i个圆环的面积,平方公里。
厂址周围距离R以内地区的加权人口数为:
N0(R)=N0(ri')=∑WiPi0=D0 ∑WiSi (A6)
i i
厂址周围距离R以内任一扇形的加权人口数为:
Nj0(R)=Nj0(ri')=N0(R)/16 (A7)

A.2.2以A.2.1条中假设厂址的N0(R)值作为参考基准,由式(A3)对某个特定厂址算出的N(R)值,便可计算此特定厂址的厂址人口分级因子为:
SPGF(R)=N(R)/N0(R)=∑W1P1/D0∑WiSi (A8)
i i
2
本标准采用D0=400人/公里 作为假设厂址周
围均匀分布的人口密度,由此得到的加权人口数基
准值N0(R)和有关计算参数一起列于表(A1)。


根据A.1.3条,我们主要考虑和计算距离R为5公里和20公里以内地区的厂址人口分级因子SPGF(5)和SPGF(20)。
A.2.3对于扇形情况,可以类似地计算厂址人口分级因子的扇形值:
SPGFj(R)=Nj(R)max/Nj0(R)max (A9)


根据A.1.3条,我们只考虑距离R为50公里的人口最密扇形,计算相应的厂址人口分级因子扇形值:
SPGFj(50)=Nj(50)max/Nj0(50)max (A10)

式(A10)中的参考基准Nj0(50)max,在本标准中是按下列假设求得的:
a.不考虑城市人口的情况下,假设人口最密扇形的人口密度不大于周围地区人口密度的两倍,也即任何扇形的加权人口数不大于周围地区加权人口数的1/8。
b.在加上城市人口时,假设一个扇形内只允许有一个1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且符合表(A2)的分布要求。
对二级厂址,由式(A7)算得的Nj0(50)约是2000人,其两倍是4000人,加上表(A2)中二级厂址的城市分布要求,可以算得:
Nj0(50)max=8000人 (A11)


对一级厂址,表(A2)中的城市分布要求和本条中的假设,也能和表(A3)中的SPGFj(50)、Nj(50)max规定相一致。
A.3拟议厂址的分级
根据2.2~2.4条要求,在表(A3)中给出了厂址人口分级的规定值,包括厂址人口分级因子或其扇形值和相应的加权人口数。
按表(A3)中的规定值,可以通过计算对拟议中的各特定厂址进行分级,并通过相互比较为厂址评价和选择提供依据。
表(A1) N0(R)值及其有关计算参数
------------------------------------------------------------------------------------
序号i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单位
------------|------|------|------|------|------|------|------|------|------
ri~ri′|0~0.6|0.6~2|2~5 |5~10 |10~20|20~30|30~40|40~50|公里
------------|------|------|------|------|------|------|------|------|------
Wi |2.15 |0.675 |0.153 |0.0487|0.0172|0.0080|0.0048|0.0033| …
------------|------|------|------|------|------|------|------|------|------
| | | | | | | | | 2
Si | |3.64π|21π |75π |300π |500π |700π |900π |公里
------------|------|------|------|------|------|------|------|------|------
∑WiSi | | | | | | | | |
i | |2.5π |5.7π |9.3π |14.5π|18.5π|21.8π|24.8π|
------------|------|------|------|------|------|------|------|------|------
N0(R) | | |7200 | |18000 | | |31000 | 人
------------------------------------------------------------------------------------
表(A2) 扇形中城市的分布要求
--------------------------------------------------------------------------
城市人口 |<40万人|40~70万人|70~100万人|>100万人
--------------|----------|--------------|----------------|------------
一级厂址的要求|>30km| >40km | >50km |>50km
--------------|----------|--------------|----------------|------------
二级厂址的要求|>20km| >30km | >40km |>50km
--------------------------------------------------------------------------

厂址分级的方法主要用于厂址筛选阶段,即从初步选出的若干个拟议厂址中筛选出少数一、二个推荐厂址。由于厂址分级的原则和方法中已经考虑了城市人口这一因素,故不再另行考虑厂址与城市间距离的要求。
表(A3) 厂址人口分级规定值
--------------------------------------------------------------------------------------
| | 一级厂址 | 二级厂址 | 三级厂址
--------------|----------------|------------|----------------------|--------------
|SPGF(5) |<0.33 |0.33~0.67 |>0.67
厂址人口 |----------------|------------|----------------------|--------------
分级因子 |SPGF(20)|<0.44 |0.44~1.00 |>1.00
|----------------|------------|----------------------|--------------
|SPGFj(50)|<0.50 |0.50~1.00 |>1.00
--------------|----------------|------------|----------------------|--------------
| N(5) |<2400人|2400~4800人 |>4800人
|----------------|------------|----------------------|--------------
加权人口数| N(20) |<8000人|8000~18000人|>18000人
|----------------|------------|----------------------|--------------
| Nj(50)max|<4000人|4000~8000人 |>8000人
--------------------------------------------------------------------------------------
附录B 有关定义和概念(补充件)
B.1关于剂量的定义和概念
B.1.1本标准中所有“剂量”均指剂量当量H,不指吸收剂量D。
利用品质因子Q和其他修正因子N,可以联系H和D,即:
H=DQN (B1)


B.1.2为限制随机性损害效应而提出的有效剂量当量HE同时适用于全身均匀照射或非均匀照射。对于非均匀照射,它的计算公式是:
HE=∑WTHT (B2)
T
式中:HT——组织或器官T所接受的剂量当
量;
WT----组织或器官T的剂量加权因子。
数值WT列于表C:
表C 各组织、器官的WT值
--------------------------------------------------------------------------------------
组织、器官T| 性腺 | 乳腺 |红骨髓 | 肺 | 甲状腺| 骨表面|其余组织*
------------|--------|--------|--------|--------|--------|--------|------------
加权因子WT |0.25|0.15|0.12|0.12|0.03|0.03|0.30
--------------------------------------------------------------------------------------

*其余组织系指其他五个受照剂量当量最高的组织或器官,它们各自的WT值均为0.06
B.1.3群体的集体剂量当量S或者有效集体剂量当量SE用下列公式表示。
S=∑HnPn (B3)
n
SE=∑HEnPn (B4)
n
式中:Pn——受照射群体中第n组有人数;
Hn——第n组人群平均每人接受的剂
量当量;
HEn——第n组人群平均每人接受的有
效剂量当量。


B.1.4由于任何一年内由核电站排入环境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会在以后许多年内对居民产生持续照射。
图B说明了这种核素释放所造成的剂量积累及其取得平衡的情况。
↑ --------------------------------------
| |A4 |A5 |A6 |A7 |A8 |A9 |
| ------| | | | | | |
年| ------| |----------------------------------|
剂| | |A3 |B3 |B4 |B5 |B6 |B7 |B8 |
量| |A2 |----| | | | | | |
当| | | |----------------------------------|
量|----| |B2 |C2 |C3 |C4 |C5 |C6 |C7 |
|A1 |----| | | | | | | |
| |B1 |----| | | | | | |
| | |C1 |----------------------------------|
| | | |D1 |D2 |D3 |D4 |D5 |D6 |释放年份
--------------------------------------------------------------------→
0 1 2 3 4 5 6 7 8 9
图B

图中:A1、B1、C1、D1分别表示第i年的释放在以后各年依次造成的年剂量当量。
在释放率和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的情况下,经历一定年份后放射性积累达到稳定态,这时新排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刚好等于这一年内从环境中消失的放射性物质量。这时,每年的剂量当量在数值上
c
等于任一年度释放量所造成的剂量当量负担H ,它的计算公式是:
c ∞ --
H =∫ H(t)dt (B5)
0
--
式中:H——每一年度释放使特定群体中个人
所受到的平均剂量当量率;
t——时间,年。


对于寿命很长的核素,在核电站这一实践可能持续的期间(比如500年)内不能达到稳定态。这时,年剂量当量的最大值将是实践持续期间给出的最终水平,称为不完全剂量当量负担,它的计算公式是:
c 500
H =∫ --
H(t)dt (B6)
0
类似的受照群体的集体剂量当量负担,可以计
算如下:
c ∞ --
S =∫ P(t)H(t)dt (B7)
0
c 500 --
S =∫ P(t)H(t)dt(不完全值) (B8)
0

式中:P(t)——受照群体人数,它可以是随时间t而改变的变量。
B.1.5剂量的单位如下:
a吸收剂量D的单位是拉德(rad)或戈瑞(Gy),且有1Gy=1J/kg=100rad;
b剂量当量H的单位是雷姆(rem)或希(Sv),且有ISv=1J/kg=100rem;
c集体剂量当量S的单位是人—雷姆(man—rem)或人—希(man—Sv),且有1man—Sv=100man—rem;
c
d剂量当量负担H 的单位同于剂量当量;
c
e集体剂量当量负担S 的单位同于集体剂量当
量;
c
f集体剂量当量负担S 还经常用单位电能产量
(如每兆瓦/年)所造成的结果来表示,其单位是人
—雷姆/兆瓦·年。(man—rem/MW·a)或人—希/
兆瓦·年。(man—Sv/MW·a)等。


B.2关于核电站的概念
B.2.1核电站,系指利用核能生产电能供输出使用的单位,不包括利用原子能发电但不供输出使用的小型实验研究装置。
核电站系指整个电站设施而言,即核电站厂址边界以内的全部设施,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应堆本体、汽轮机房、核燃料贮存设施和废物处理设施等。
B.2.2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包括:反应堆用核燃料的贮存、运输和更新,反应堆的启动、试验和运行,停堆,电机部分的运行,例行的检查、维护和修理,以及可能在核电站内进行辐照后核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的贮存、处理。

B.2.3核电站的释放系指和核电站正常运行或事故情况直接有关的各种放射性物质向空气、水等环境介质中的释放。它可能来源于核电站的任何部分,但不包括随着冷却水带进核电站的这一部分放射性物质。
B.2.4核电站的照射系指来自核电站任何部分的内、外照射,但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也不包括核电站厂址以外各生产环节所带来的照射,核电站的照射主要是由于核电站的各种释放所造成的照射。
B.3目标植
目标值属于特准限值或管理限值,它可以表示为剂量当量(称为剂量目标值)或其他导出量如放射性物质释放率等(称为管理目标值)。
目标值和基本限值或者由基本限值推算得到的推定限值,虽然同属于限值(limite),但含意和用法不同,应注意区别。目标值一般要比基本限值、推定限值更严,且只用于特定场合,但处于更为优先的地位。超过目标值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必然会影响到安全,但应寻找原因,采取适当措施,以期实现目标值,当超过目标值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采取严厉的措施。
B.4应急水平
对于某种干预行动而言,非行动水平(Non—ac--tion level)系指不必采取该行动的最高剂量水平;而行动水平(action level)系指必须采取该行动的最低剂量水平;两者虽同属于干预水平(interventionlevel),但含意和用法不
同,应注意区别。在这两种水平所构成的剂量范围内,可以考虑采取该行动,但并非一定要采取该行动,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本标准4.3条给出的应急水平,属于上述非行动水平。为慎重起见,本标准没有为采取严厉的应急行动制定相应的行动水平,以便视事故的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B.5关于“三关键”原则的几个概念
B.5.1关键核素系指在某一给定实践所涉及的对人体照射的各种核素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核素。
B.5.2关键人群组系指在某一给定实践涉及的各受照人群组中,预期其受照水平最高且剂量分布比较均匀的人群组,他们受到的照射可用量度该实践所产生的个人剂量的上限。关键人群组的划分范围应尽可能地小。
B.5.3关键转移途径系指在某一给定实践排物环境的放射性核素转移到人体的各种途径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途径。
B.5.4关键照射途径系指在某一给定实践所涉及到的对人体的各种照射途径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照射途径。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防疫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工业卫生实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舜元、耿秀生。
本标准由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放射卫生标准分委员会(主任:魏履新;副主任:史元明、吴德昌、张景源、潘自强)审议,并经李树德教授审阅。


西藏自治区关于发展对邻国贸易的暂行规定(附英文)

西藏


西藏自治区关于发展对邻国贸易的暂行规定(附英文)

1987年3月24日,西藏

规定
第 一 条
为进一步发展本区同邻国的贸易,活跃经济,加强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 二 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区经营对邻国进出口贸易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进出口商)和在本区有长期居住权的邻国侨民(以下简称外侨进出口商)。
第 三 条
经西藏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厅(以下简称区对外经贸厅)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经营进出口贸易营业执照的本区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对邻国的进出口贸易。
经自治区外侨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区对外经贸厅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经营进出口贸易营业执照的在本区有长期居住权的邻国侨民,可以经营对邻国的进出口贸易。
第 四 条
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应持有关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到海关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报关员证件,凭以报关。
第 五 条
对邻国的进出口的贸易,按照自找贷源、自找销路、自行谈判、自行平衡、自负盈亏的原则,采取易货方式和结汇方式进行。
第 六 条
本区对邻国贸易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各分三类进行管理:
凡属于实行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各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按年度进出口计划,事先向对外经济贸易部授权的区对外经贸厅审领进口或出口许可证。海关凭许可证验放。
凡不属于实行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由各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年度计划内经营,海关凭有权经营对邻国进出口贸易的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填写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和有关单证验放。
凡属禁止进口和禁止出口的货物,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都不得经营。
第 七 条
经营对邻国贸易的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的经营活动都必须接受区对外经贸厅的计划、统计、价格等管理;在区内市场的经营活动必须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管理,照章纳税,不得违法经营。
第 八 条
经营对邻国贸易的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应遵守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
第 九 条
经营对邻国贸易的进出口贸易必须经由指定的开放口岸进出,接受海关、边防、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验等部门的检查检验,并照章缴纳关税、工商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检验费。
第 十 条
凡从邻国进口的商品,一般不准销往区外。如遇特殊情况,必须销往区外的,应向区对外经贸厅申请批准,领取准运证,凭准运证运往区外。并按国家税法规定补交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产品税(或增值税)。
第十一条
进出口商、外侨进出口商到邻国进行贸易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出国手续。
第十二条
经营对邻国的进出口贸易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违者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营企业通过西藏口岸或者委托本区国营企业进行的对邻国的贸易。
第十四条
邻国商人经本区经贸部门邀请,可以到本区对外开放城镇与本区进出口商洽谈贸易,但不得直接收购出口商品和零售进口商品。
第十五条
本规定的实施细则,由区对外经贸厅负责制订。
第十六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边民互市贸易。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INTERIM PROVISIONS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ONCERNING THEPROMOTION OF TRADE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INTERIM PROVISIONS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ONCERNING THE
PROMOTION OF TRADE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March 24, 1987 and promulgat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rticle 1
These Provisions are formulated to further develop trade between this
Region and neighbouring countries, to invigorate economy and improve
administration.
Article 2
These Provisions shall apply to the state-run enterprises, collective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operators of this
Region that handle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and also apply
to nationals of neighbouring countries who have obtained the permanent
residence right in this Reg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Article 3
The state-run enterprises, collective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operators of this Region may carry on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within the approved scope of business operation,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fter they have obtained the approval from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gion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and have gone through the procedures of registration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obtained the
business license for carrying on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Foreign nationals of neighbouring countries with the permanent residence
right in this Region may carry on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fter obtaining the consent from the Region'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foreign nationals through verification, and
the approval from the Region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license for carrying on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by registering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Article 4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and the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shall present the relevant approval documents and business
licenses to the Customs Office for registration and obtaining the
certificate for declarant, which shall be presented for making
declarations at the Customs Office.
Article 5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finding the sources of goods
and the markets by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themselves; holding
business talks of their own accord; acquiring balance of accounts in their
own ways; assuming so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gains and losses; and in
the forms of barter transaction and settlement of exchange.
Article 6
With respect to trade between this Region and neighbouring countries, the
imports and the exports fall respectively into three categories for
administr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goods that fall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by import and export licenses, every importer and exporter,
or every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 and exporter,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nual import and export plan, make an application to the Region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which is 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for the import and export license. The
Customs Office shall give clearance after verifying the license.
With respect to the goods that do not fall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by
import and export licenses, every importer and exporter, or every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 and exporter, shall carry out the business operations
within the annual plan approved by the Region People's Government. The
Customs Office shall give clearance after verifying the relevant vouchers
and documents,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Customs declaration forms
filled out by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or by the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who have obtained the right to carry o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With respect to those goods that are forbidden to import or export,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or the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may not transact them.
Article 7
The opera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or of the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who handle trade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must be subject to the administration by the
Region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in such aspects as planning, statistics,
and pricing. The oper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market within the Region
must be subject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such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taxes must be pai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and no illegal operational activities are
allowed.
Article 8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or the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who carry on trade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shall abide by
the pertine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on the control of foreign exchange.
Article 9
The imports and exports related to trade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must
enter or exit at the designated opening ports, and be subject to the
examination and inspection by the Customs Office, the border inspection
station,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agency, the public
health quarantine agency and the animals and plants quarantine agency, and
Customs duties, consolid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ax, individual
income regulatory tax, and inspection fees must be pai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Article 10
All commodities imported from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re not permitted to
be sold outside this Region.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when imported
commoditie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be sold outside this Region, the
cases must be submitted to the Region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for
approval and obtaining the transport permit; with this transport permit
the said imported commodities are permitted to be carried beyond this
Region. The Customs duties on these imported goods as well as the import
related product tax (or added value tax) shall be paid according to the
tax laws of the State.
Article 11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or the foreign resident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that go to th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for trade activities must
go through the procedures for going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pertinent
provisions.
Article 12
Persons who handle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must abide by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rules of the State; offenders
shall be dealt with according to law, depending on the seriousness of
their cases.
Article 13
These Provisions shall not apply to the state-run enterprises of other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at have a right to handle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and conduct trade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through the ports in Tibet
or through the agencies of the state-run enterprises of this Region.
Article 14
Businessmen from neighbouring countries may,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departments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in this Region, come
to the open towns of this Region to hold business talks with the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of this Region, but they may not purchase the export
commodities and retail the imported commodities directly.
Article 15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ovisions sh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Region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Article 16
These Provisions shall not apply to the mutual market trade between the
border inhabitants.
Article 17
These Provisions shall go into effect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