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扶持畜禽养殖小区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8:12:42   浏览:96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淮北市扶持畜禽养殖小区实施办法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淮政办〔2007〕52号 发文日期:2007-11-30



淮北市扶持畜禽养殖小区实施办法



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切实做好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小区奖补工作, 特制定本办法。

一、养殖小区选址要求

(一)养殖小区选址要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

(二)养殖小区建设地点要求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和村庄的下风向,且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疫情的地方。

(三)新建(扩建)养殖小区应距其他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500米以上,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外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以及水源保护区3000米以上,不能沿河岸建设。

(四)小区公共设施实现“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稳定,交通便利,排废方便。

二、养殖小区建设要求

养殖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或分户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基础设施配套。

(一)小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条件

1.小区建设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要求,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较大规模小区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环保审批手续。

2.养殖小区要相对独立,整体建设布局科学合理,分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大部分,并分别留出一定的间隔距离。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在上风向,病死畜禽及废弃物处理应在下风向。

3.生产区大门入口处设有硬化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室安装喷雾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

4.小区内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为沙石以上标准的硬化路面,宽不少于1.5米。

5.相邻两栋饲养舍纵墙距离7-10米,端墙之间距离不少于9米。

6.畜舍建筑形式要有利于光照、通风、换气和排水。

7.小区应以围墙和防疫沟与外界隔离,周围设绿化隔离带。

8.小区应配套建设环保处理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提倡利用沼气处理粪便,发展生态养殖。

(二)小区建设规模

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统一规划的小区域内由若干养殖单元组成的紧密型养殖小区;二是在一个自然村内由若干个养殖场组成的相对集中的松散型养殖小区;三是单个投入较大的规模养殖场。

1.养畜小区:包括猪、牛、羊、兔等畜类。

养畜小区规模。小区内有规模养殖场5户以上(含5户),每个养殖场要求养殖使用面积(不含办公及其他用房)不少于1000平方米;商品猪场生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种猪场母猪存栏不低于100头;奶牛存栏50头或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500只以上;家兔存栏5000只以上。

规模养畜场。养殖面积(不含办公及其他用房)不少于2500平方米;商品猪场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种猪场母猪存栏不低于250头;奶牛存栏150头或肉牛年出栏25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0只以上;家兔存栏1万只以上。

2.养禽小区:包括鸡、鸭、鹅、鸽等禽类。

养禽小区规模。小区内有规模养殖场20户以上(含20户),每个养殖场要求养殖面积(不含办公及其他用房)不少于500平方米,种禽存栏2500套以上;蛋禽存栏5000只以上;商品肉禽年出栏1万只以上。

规模养禽场。养殖面积(不含办公及其他用房)不少于5000平方米;种禽存栏2.5万套以上;蛋禽存栏5万只以上;商品肉禽年出栏10万只以上。

(三)畜(禽)舍建设标准

养殖小区(场)按照统一图纸建造。

1.养畜场类。

标准型:砖混、竹木结构、瓦顶、水泥地面,其中养猪场要求屋面有隔热层。猪舍内最低净高2.5—2.7米,跨度9—15米,水泥地面厚度20厘米,舍内墙水泥抹面,并配套环建设保处理设施(沼气设施或污染物处理达标),使用年限15年以上。

简易型:砖混、水泥地面,猪舍内最低净高低于2.5米,跨度少于9米,舍内墙水泥抹面,有排污沟,并配套一定的环保设施,使用年限低于10年以上。

2.养禽场类。养禽舍要求每栋禽舍内面积500平方米以上。

标准型: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半砖墙、竹木结构,屋面有隔热层,水泥地面、架高养殖,舍内最低净高2.2—2.5米,跨度9—12米,并配套环保设施。

普通型: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砖跺、竹木结构、草顶,水泥地面、架高养殖,舍内最低净高2.2—2.5米,跨度9—12米。外有硬化的排污沟。

简易型:使用年限6年以上的砖跺、简易搭盖棚顶,普通地面或一般架高养殖,舍内最低净高2.2—2.5米,跨度9—12米。

三、养殖小区管理要求

养殖小区管理应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销售。

(一)品种引进应来至非疫区,经检疫检验合格并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二)日常管理推广全进全出方式,饲养员要相对固定并统一着工作服上岗,畜禽舍要有防鸟、防鼠、防虫、防蝇,防暑降温和保暖等设施。

(三)药物、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应符合有关规定标准。

(四)疫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和当地流行病学制定本小区的免疫程序、卫生消毒、疫病防治、控制及扑灭等制度和措施。

(五)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

(六)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废弃物排放执行GB18596-200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申报程序

小区建设按照“业主申请、县区审核、市级评估选项、公示后签定合同、建成验收补贴”的方式进行。2007年和2008年,优先考虑对生猪和肉鸭进行补贴。

(一)建设养殖小区(含规模养殖场,下同),申报日期原则上要求于上年10月底将申报材料报到县区,县区在上年11月底前完成初审并上报到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水务局,市级应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项目的归档和评估选项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二)建设养殖小区,应先由养殖小区业主(业主可为行政村集体、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提供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请书,上报县(区)农委(农水局)、财政局。

(三)县(区)农委(农水局)、财政局接到申请后,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包括选址、防疫、资金落实等方面)和可信度进行评估。对初评合格的,形成汇总材料(一式5份)并加盖印章后,上报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水务局。经初审合格上报的养殖小区,应有项目标准文本(附建设图纸)、防疫合格证、种畜禽引种证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市级接到县(区)农委(农水局)、财政局上报的材料后,由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考核、论证,根据当年投资规模,提出具体的扶持意见,上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审核。

(五)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审核后,对所选项目进行公开公示,无异议后,由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养殖小区业主签定建设合同。

(六)签定合同后,各小区建设主体要立即组织施工并与当年10月底前竣工,竣工后业主向县区提出验收申请。县区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初验合格的,上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复核,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在10个工作日内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五、补贴原则和标准

坚持“业主投入为主、政府扶持推动、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补贴资金从每年的畜牧富民工程资金、价调基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资金中支出。

(一)对达到小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条件、建设规模、畜(禽)舍建设标准的养殖小区,小区内每个养畜场,标准型的补助5万元,简易型的补助3万元;每个养禽场,标准型的补助1.0万元,普通型的补助0.8万元,简易型的补助0.5万元。对达到标准并经过验收合格的新建规模养畜场,标准型的补助10万元,简易型的补助6万元。对达到标准并经过验收合格的新建规模养禽场,标准型的补助8万元,普通型的补助6万元,简易型的补助4万元。

(二)对养殖小区内的单个养畜场,养殖面积每增加1000平方米,养殖量也相应增加的,标准型的增加补助5万元,最高补助20万元;简易型的增加补助3万元,最高补助12万元。对养殖小区内的单个养禽场,养殖面积每增加500平方米,养殖量也相应增加的,标准型的增加补助1.0万元,最高补助10万元;普通型的增加补助0.8万元,最高补助8万元;简易型的增加补助0.5万元,最高补助5万元。

(三)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小区选址要求、规划建设基本条件、畜(禽)舍建设标准要求的老场扩建项目补贴,参照新建规模养殖场补贴标准执行。各县(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与发展的扶持意见。

六、附则

(一)凡是已享受国家、省有关扶持优惠政策的项目,原则上不得重复享受本办法的优惠政策。

(二)本办法由市农委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办理规定

国家外国专家局


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办理规定


一、许可事项: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
二、实施机关:国家外国专家局
三、实施说明:
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以培训、实习、进修、研修、学习及其他形式赴境外培训的机构,均须获得"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并取得《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证书》。仅组织本单位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除外。
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分因公赴境外培训和因私赴境外培训。因公赴境外培训是指通过下达出国境培训任务批件的方式,从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选拔各类人员以各种形式赴境外培训的行为。因私赴境外培训是指中国公民持《普通护照》,且不需下达出国境培训任务批件赴境外培训的行为。
本项行政许可的实施范围是:
组织因公赴境外培训的机构:具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全国性事业单位和经过民政部门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有固定资金来源用于资助出国境培训的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有固定资金来源用于资助出国境培训的地方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组织因私赴境外培训的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中央国家机关出国培训归口管理部门、地方各级外国专家局不在本项行政许可资格认定范围之内。
四、申请条件:
(一)组织因公赴境外培训的机构:
1.应具有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2.组织派遣赴境外培训的规章制度完备;
3.业务范围明确;
4.不以营利为目的;
5.每年用于出国培训的资金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派遣赴境外培训人员不少于80人;
6.组织派遣因公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实行限量许可原则,同一地区的同一行业不重复认定。
(二)组织因私赴境外培训的机构:
1.法定代表人应是具备境内常住户口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2.申请机构是企业的,应符合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企业法人代表应符合企业代表人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
3.有熟悉我国和相关国家培训情况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主要工作人员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且有具备法律、外语、财会专业资格的人员;
4.有组织派遣赴境外培训的规章制度;
5.注册资金不少于1500万元。
6.交纳一定数量的备用金,用于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及支付罚款、罚金。
五、申请材料:
(一)组织因公赴境外培训的机构须提交以下材料:
1.《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
2.社会团体提交本组织章程和社会团体登记证复印件,事业单位提交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文件复印件;
3.本机构组织赴境外培训的规章制度;
4.用于资助赴境外培训的资金来源证明;
5.与境外培训机构签订的合作意向书或协议(中、外文本)。
(二)组织因私赴境外培训的机构须提交以下材料:
1.《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
2.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的简历和有关身份、资格证明;
3.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4.法人资格证明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机构章程及内部有关规定、制度;
6.拟开展赴境外培训的境外行政区域和可行性报告;
7.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8.与境外培训机构签订的合作意向书或协议(中、外文本)。
六、办理程序和期限:
(一)申请
全国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部委直属事业单位,向国家外国专家局提出申请。各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组织因私赴境外培训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外国专家局(以下简称为受理机关)提出申请。
(二)受理
1.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申请机构按照实施机关要求提交全部申请材料的,予以受理。
2.实施机关或受理机关允许申请机构当场更正其申请材料中的错误。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实施机关或受理机关应当场或5日内出具加盖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行政许可补正申请材料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机构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经告知仍无法补正的,不予受理。
3.对受理或者不受理的申请,实施机关或受理机关出具加盖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或者《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对不予受理的申请,实施机关或受理机关在《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中注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三)审查、审批
申请机构按规定向实施机关提出的申请,实施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对受理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批,并在二十日内做出决定;申请机构按规定向受理机关提出的申请,受理机关根据《行政许可法》和赴境外培训的有关规定对受理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在二十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后,受理机关在《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中签署审查意见,并将全部申请材料和审查意见报送实施机关--国家外国专家局。实施机关收到受理机关报送的全部申请材料和审查意见后,进入审批程序,在二十日内做出决定。
特殊情况实施机关可延长十日作出决定,但应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行政许可延期通知书》,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机构。
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施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
1. 申请材料不真实;
2.申请机构不符合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条件;
3.根据限量原则,不再认定;
4.实施机关认为不适宜发给《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证书》的其他情况。
实施机关对申请给予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时,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行政许可决定送达通知书》。对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实施机关在《行政许可决定送达通知书》中注明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对给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实施机关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颁发、送达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统一印制的《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认定证书》。
七、监督、检查及违规处理:
(一)获得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资格认定的机构,每年要向国家外国专家局报送赴境外培训工作报告及相关材料,国家外国专家局将对其工作进行抽查。
(二)被认定资格的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其情节轻重程度,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撤消资格的处分:
1.违反国家有关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工作规定的;
2.提交虚假材料的;
3.因管理失职,酿成重大事故的;
4.派遣因公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工作以营利为目的、忽视培训质量,情节严重的;
5.不按时报送培训工作报告等材料的。
(三)被认定资格的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对其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资格进行注销,收回资格认定证书:
1.认定机构被撤消、合并、更名的;
2.已被认定资格的事业单位被取消,社会团体被撤销登记、依法取缔或命令解散的,企业因破产被解散的;
3.被认定的资格有效期结束,按规定未延续的;
4.被撤消资格的。
本规定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解释。

地方税收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地方税收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二OO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东政办发〔2003〕1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地方税收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地方税收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为加强地方税收管理,保证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各部门综合治税工作实绩。
(二)明确职责、公正公开原则。根据各部门在综合治税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公正
公开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
(三)奖惩结合、激励促进原则。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调动各部门单位积极性,促进地方税收稳定增长。
二、考核对象
主要考核有协作配合任务的计划、建设、财政、工商、物价、经贸、交通、水利、公路、市政、科技、民政、教育、劳动保障、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公安、农业、海洋与渔业、质监等部门、单位。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考核内容
向地税部门提供涉税信息情况,代征、解缴税款情况,税收票证管理情况等。
(二)考核标准
1工商部门
(1)向地税部门提供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信息,做到真实、全面、及时,逐月与地税部门核对登记户数。
(2)在企业注册大厅设立地税服务窗口,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加强业户登记管理,做到凡办理工商登记的业户全部办理税务登记。
2科技、民政、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对各类科技、福利、校办、劳服等企业严格资格核查,使其全部符合认定资格。
3计划、经贸、交通、水利、公路、市政等部门、单位
(1)向地税部门提供基建投资项目、技改投资项目、规模以上企业相关经济指标以及交通、水利、公路、市政建设项目及投资计划等涉税信息资料,做到真实、全面、及时。
(2)交通、水利、公路、市政部门与地税部门签订代征税款协议,按规定足额代征税款,及时将代征税款解缴入库,按规定领取、使用、保管、结报税收票证。
4建委
(1)向地税部门提供建设规划、施工许可、施工单位名单、施工项目、投资计划等涉税信

息资料,做到真实、全面、及时。
(2)对不提供地税部门核发的委托代征税款证书的建设单位,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3)在建设大厅设立地税服务窗口,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加强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登记管理,做到凡在建委办理注册登记的业户全部办理税务登记。
5建设单位(包括中央、省驻东营单位)
(1)自与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之日起30日内,与地税部门签订委托代征税款协议书,在核拨工程款时代征税款。
(2)在工程竣工决算前,预留未拨付工程款应纳税款两倍以上的资金,确保税款不流失。
(3)凭施工企业提供的加盖市地税局发票专用章的建筑业专用发票,结算工程款。
(4)足额代征有关建筑业地方税收,及时入库代征税款,按规定领取、使用、保管、结报税收票证。
6国土资源、房产管理部门
(1)向地税部门提供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权属变更和房地产价格等有关涉税信息,做到真实、全面、及时。
(2)销售不动产,未从地税(财政)部门取得完(免)税证明和加盖市地税局发票专用章的专用发票的,不予办理权属变更手续。
7公安、交通、农业、海洋与渔业部门
(1)向地税部门提供所管车船明细资料情况,做到真实、全面、及时。
(2)与地税部门签订代征税款协议,及时足额入库代征税款,按规定领取、使用、保管、结报税收票证。(3)凡未办理车船使用税完(免)税手续的,不予办理车船营运审验、年审手续。
8财政、物价部门
(1)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应税认定登记工作。
(2)与地税部门签订委托代征财政拨款项目建筑安装业营业税、行政事业性收费营业税协议书,及时解缴入库代征税款,按规定领取、保管、使用税收票证。
(3)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时,做到足额代征有关税收。
四、奖惩措施
(一)对在地方税收综合治税工作中成效突出的部门、单位,由市政府通报表彰,授予“综合治税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对荣获“综合治税工作先进单位”的部门、单位,由地税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意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专项用于奖励协税护税人员或补助协税经费。
(三)对代征土地增值税的部门、单位,按代征税款的一定比例提取补助经费。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1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没有落实专人负责的;
2不按规定向地税部门提供有关涉税信息资料,或涉税信息内容严重失真、时间滞后,导致控管不力、税款流失的;
3在科技、福利、校办、劳服企业资格审查,办理土地、房产变更手续,车船年审、营运手续审验,收费许可证发放等工作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造成税款流失的;
4、未按规定代征税款,造成税款严重流失的。
(五)在领取、使用、保管、结报税收票证中违反规定,造成税收票证丢失和损失的,依法予以处理。
五、组织实施
地方税收综合治税工作纳入政务督查考核范围,按年度进行总结表彰。考核奖励由地税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经市政府批准后兑现奖惩。
各县区根据本地情况参照执行。